青春期的孩子—跳躍在故意與失控之間的精靈
青春期的孩子,是個精靈。他們正努力的掙脫掉童稚的皮囊,急忙忙要披上大人的外衣,才發現太大還不合身,又慌張的想躲回童稚裡,卻發現,再也擠不進去。
兩頭落了空的精靈,為了證明自己確實存在,只好不停變幻戲法。
已經穿上大人外衣很久的父母們,還記得,當初曾經驚慌失措的自己,也有一段不停變幻戲法的時期嗎?
面對青春期的孩子,我們要堅守兩件事:
第一、淡化看待他的外顯行為:
青春期的孩子,從故意試探開始。
起初,孩子是故意挑釁,看你的底線在那裡,看你會不會抓狂?生氣?失控?
他們口出酸言惡語,雙眼怒目,不然就摔門而去,封閉溝通的路,這時,該怎麼辦?
讓他自己靜一靜吧!千萬別追,別惱,別自己往火坑裡跳。俗話說「一個巴掌拍不響」你不伸出巴掌,自不會產生雙人打擊樂。孩子若還想繼續演,就讓他獨角戲,一直唱下去,沒有觀眾,久了自己也無趣 。
這樣的戲碼,也許幾天就上演一段,就讓他們自己下檔。若有事要和孩子溝通,先察言觀色,在他心情穩定時溝通,如果,突然誤踩到地雷,明哲保身,撤退為先。我們的情緒和身體,還是要靠自己照顧。
如果,孩子怎麼故意都不能擾亂你平靜的心波,自己失控了!怎麼辦?
一樣,讓他自己靜一靜,父母千萬要沉住自己的氣。閉緊嘴巴,關上耳朵,離開現場,保命最重要。
青春期的孩子,還是孩子。只要你不打他,不罵他,不嘲笑他,不諷刺他,不瞧不起他,讓他知道你還是愛著他,他自己還是會來跟你撒嬌,耍賴,討拍拍。
所以,對於他的外顯行為,只要不違法犯紀、不傷風敗俗、不逾越道德、法律。盡量淡化看待,風暴很快就會過去。千萬不要直接槓上,這樣風暴不但會更慘烈,還會造成彼此的內傷。
第二、強化對青春期孩子愛的表達:
青春期的孩子,最在乎的,還是家人的愛。如果抽離父母的角色,用朋友的態度,去了解他有興趣的事,效果通常不錯。
女孩喜歡追星,追劇,就跟著她追一陣子;男孩喜歡打球,打怪,也陪他一起動手動腦。就當作自己重新再年輕了一次!
他們身體急速的在變化,心智成熟度又追不上身體成長的速度,加上煩重的課業,惱人的青春痘或人際關係,想想,也確實辛苦。
面對孩子的青春期,父母的態度影響真的很大。自己要控制的住自己的情緒,才不會被孩子的情緒牽著走。
要常常跟孩子說你很愛他,很關心他,問問他在生活上,課業上,交友上,有沒有需要幫忙的地方,多聽他分享學校的事。
現在,讀國一的長子,有時會請求我陪他一起復習功課。母子一起背課文,背註釋,研讀地理,歷史,算數學題目,這種一起奮鬥的感覺,也是一種幸福生活的體現。
有時,也偶爾鬥鬥嘴,打打鬧鬧,好像自己跟他們是年齡相仿的朋友。這樣的相處模式,確實比拘泥在母子分際中,來的自在也開心。
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,我總希望毫無遺憾的盡心陪伴。起初,面對長子一開始的青春期風暴,我們也對吼過幾次,孩子甚至揚言離家出走,我說:「你可以出去走走,但要注意安全,記得,媽媽等你回來!」他真的在夜裡八點多騎單車出去吹風,那時,心上也曾擔憂,但我相信,他會平安回來!
他回來時,我只說:「歡迎你回來!」流動在孩子臉上的表情,其實已從乖戾轉為柔和,因為他知道,媽媽是深愛著他的!
愛,是所有關係的潤滑劑;愛,是所有心病的處方箋。孩子只要感受得到,自己是深深被愛時,他也許會叛逆,會挑釁,會出言不遜,但他,不會變壞。因為父母無附加條件的愛,是孩子,在成長的路上,指引光明的燈,不但溫暖了心房, 也照亮了摸索前進的路。